查看原文
其他

【精彩回顾】柳升高:文化驿站——把总分馆建成市民精神文化的加油站


2020年4月8日15:00,由柳升高老师带来的“文化馆事业发展的思考与讨论”第七讲“文化驿站——把总分馆建成市民精神文化的加油站,在国家公共文化云播出。

文化驿站

文化驿站,是温州市继城市书房之后推出的又一公共文化创新品牌项目。项目理念是建成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加油站,从2015年启动,截止2019年,温州市共建成“文化驿站” 70家,成为“强信心、聚民心、暖人心、筑同心”的文化新地标。



“文化驿站”建设打破了“区县文化馆——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——社区文化活动室”的单线模式,在公共服务上统筹培训、辅导、展览、创作、孵化等多元功能,在服务领域上实现从城市到乡镇、农村的全覆盖,发挥了“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加油站”的社会效能。



关于文化驿站——把总分馆建成市民精神文化的加油站,柳升高老师从文化驿站的创意由来、目标定位、发展历程、运营管理、鲜明特点、几点启示等六个方面和大家进行探讨。


一、文化驿站的创意由来




传统意义上,群文活动往往是单向输送式、群体娱乐式、简单体验式,参与对象获得比较表面、瞬间的感观愉悦,缺少思想渗透式、精神浸润式的深层体验,参与对象往往是老年人和未成年人居多,而都市年轻群体、知识分子等社会精英阶层参与不多。这让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对公共文化活动引起一些反思,都市年轻群体如果不参加文化生活,文化活动供给是有缺陷的。


柳老师曾经参加过上海博物馆举办的一场文化沙龙,一种以文物鉴赏为主题的文化沙龙。这样的文化活动,他认为是会对人产生长久影响的,甚至会是一辈子的。


柳老师从尝试对公共文化一些习惯性的做法,进行探索性的创新实践,取得了一定成效。例如,从2013年开始,在分管工作领域推出的一系列的创新举措,包括市民文化节、全民阅读节、城市书房、文化驿站、读书会联盟、乡村艺术团等。文化驿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,是和同事们在工作调研的车上讨论设计出来的创新项目。


二、文化驿站的目标定位




打造适合都市年轻群体参与的文化沙龙,让行色匆匆的都市年轻人慢下脚步,享受文化带来的慢生活。也就是:文化驿站——把日子过成诗。



1为什么叫文化驿站


驿站,是古代商道上用来临时歇息,为马补给养料的场所。文化驿站,顾名思义,就是为人们提供精神文化养料的休闲场所。


2文化驿站的工作目标

两个字——“吸粉”!当初设计主要针对的就是年轻群体。让年轻人参与文化活动,成为有人文素养的一代新人,我们的国家、民族才能希望,充满活力!


3文化驿站的功能定位

五句话十五个字:时尚化(创意理念)、休闲式(场所氛围)、体验版(活动样式)、互动型(品质追求)、文艺范(目标追求)。


三、文化驿站的发展历程




第一阶段

初创探索阶段(2015—2016):1+10,开发1家全市的总站,设置10个不同主题的文化分站,建设过程是逐家推出,建设方式是利用体制内闲置场地,建设各具特色、主题鲜明的分享空间。这些场地包括文化馆、图书馆、博物馆、名人展示纪念馆、机关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可利用的公共区域等。


第二阶段

扩面升级阶段(2017—2018):1+10+N,面向社会展开合作,温州有大量的地方资源,吸纳社会力量加盟,将文化驿站植入书店、咖啡吧、影剧院、茶座、旅客中心、民宿甚至是商场等体制以外的社会设施场地,加速了文化驿站的布点推开,数量由原来的10家增加至30余家,有团队、企业、社区、街道等加盟,形式多样。


并且出台了相关文件、纳入了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、拟定了发展规划,制定了运行规范与工作标准。


第三阶段

并轨提质阶段(2019—2020):1+10+N(社会力量参与)+X(向乡镇村社延伸)


第一步,将文化驿站打造成微型文化馆,这也是建总分馆的目标。


第二步,将文化驿站理念植入乡镇和村社已有的文化分馆、分站点,全面提升乡镇村社分馆(站)的文化品味。


第三步,将文化驿站工作理念延伸至乡村艺术团。



四、文化驿站的运营管理



1. 政府引导性投入、顶层设计、属地管理、考核激励。使得文化驿站项目运作进入了体制框架内的良性循环,将文化驿站纳入考核机制,建立评星级制度,对于好的站点有奖励措施,政府引导性投入撬动更大的社会资源投入到公共文化中。


2. 文化馆系统网格化管理、下沉式帮带、点单式配送、全市域调配。使文化驿站全程纳入了总分馆的有序运行体系,让它不会游离于管理之外,也不会单独开展不着边际的活动。


3. 社会力量参与场地提供、活动组织、宣传发动、安全管理、志愿服务。使文化驿站具有了融合社会力量共同建设,参与长效管理的运行方式,通过连锁化运作,一体化管理,社会力量在提供场地的同时,参与活动组织、宣传发动、安全保障,以及配套的志愿者服务,实现体系化和规范化的运营管理。


五、文化驿站的鲜明特点



文化驿站和一般意义上的总分馆制建设相比较有一定差别,文化驿站如何体现总分馆?


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的目地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,提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应有的使用率。温州文化驿站项目较好的实现了这个目标,激发了基层开展公共文化活力,使基层的公共文化活动呈现出一些崭新和鲜明的特征:


1. 在充分用好系统内市县乡村四级文化设施网络基础上,有效整合了部门、单位、企业、个人可利用场地和资源,拓展了公共文化的覆盖面。


2. 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与管理,拓宽了公共文化产品的提供主体,提升了公共文化的社会参与面与影响面,减少了政府财政投入和事业管理方面的压力。


3. 吸引大量社会人才、各界精英自愿加盟,激发了组织开展公共文化活动的创造活力,增强了公共文化的吸引力和渗透力,提升了公共文化的品味。


4. 营造了舒适时尚的人文环境,增强了公共文化的吸引力和渗透力,提升了公共文化的品味,为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品质提升了新动能。



六、文化驿站的几点启示




1精准服务是市民所向

文化驿站体现了精准服务,目标指向非常明确,就是针对年轻人,服务内容是时尚化、休闲式、体验版、互动型、文艺范的文化活动,吸引了年轻人和其他一些群体,它是市民共同追求的方向。


2文化情怀是创新关键

组织者和参与者积极为公共文化服务献计献力,不以获取利益为目的,社会组织参与过程中,通过项目提升经营者社会影响力,实现双赢的同时,为市民提供有情怀的文化服务,是城市人文精神的互相关怀、精神上的互相激励、物质上的互相支持、文化上的互相联动。


3社会力量是强大支撑

社会力量的加盟,对原有体制内的场地设施、人员队伍、常规工作的开展,加注了内容,提升了品质,激活了队伍。


4 规范引导是根本保障

对社会力量的参与要持续进行引导规范,通过出台有关规范,不断提升品质,实现总分馆建设的高质量发展。这种规范的引导,体现在各级加强监督、加强考核、加强面对面帮扶、加强团队培育。


主讲结束后,柳老师针对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,与线上观众实时交流互动,共同讨论。


文化驿站在具体运行中遇到过哪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,是怎么解决的?

柳老师讲到:在工作当中遇到的困难大致有三个方面


1初创阶段的推进问题

一般创新项目初创阶段都是比较困难的,因为跟别人不同,所以要先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。


在这个过程中,主要是通过把已经建好的站点做出亮点、做出特色、做出品牌,把品牌的美誉度做出来,再加大宣传力度。


借助于媒体的广泛报道,第一个阶段的困惑逐步迎刃而解,从一开始的在体制内推行,到后期是各种社会力量找上门希望合作。


2扩面阶段活动单一化问题

有的站点活动开展时间长了以后,活动形式不变,活动翻新不够,当社会群体感观上趋向于疲劳的时候,项目就会出现问题。


这个时候通过培训文化分享人,更大范围的整合社会资源,推动文化驿站项目的评比奖励、政府购买点单配送、开展站点间交流等,使各个站点互相交流学习,从而使活动变得更加丰富。每个站点的活动多元化以后,通过专业人员网格化下沉式去专门辅导,确保了它的高品质。


3全面铺开后的长效管理问题

当站点全面铺开后,就面临长效管理问题。而它的长效管理需要有一个强大的体制支撑,因此采取了如下三项措施:一是依靠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的资金支持,二是将文化驿站纳入系统年度考核体系,三是全市实行连锁运营,统一调配资源。


文化驿站的总分馆功能是如何体现的?文化驿站高质量、高品位的活动,开展一两次容易,如何坚持常年有效开展活动、提供服务?


文化驿站的总分馆功能是如何体现的?


文化驿站一开始不是总分馆的概念,它只是作为文化沙龙的形式。最初的目标导向是专门针对年轻人的,为年轻人提供一个补充精神文化养料的地方。后来逐步将其往总分馆这个方向来整合,因为做到最后文化驿站的工作目标跟总分馆是一致的。


第一步:为了把它打造成特色分馆,增加了文化馆应有的功能定位。


第二步:将文化驿站植入到原来建的乡镇分馆和农村站点,甚至延伸到了乡村艺术团。


文化驿站高质量、高品位的活动,如何坚持常年有效开展活动、提供服务?


第一,实行站长负责制,让每个站长对免费开放的活动场次、组织群众预约,甚至直播、安全管理等,都对其有要求,都有相应的责任。


第二,全市建立了一个分享资源库,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,实行点单配送,可以送到每一个站点。


第三,站点与站点之间实行对口交流、文化走亲。


第四,组织全市性的巡讲、巡演、巡展活动,这也是全市统筹的过程。


第五,2019年开通了流动文化驿站。它像公共阅读的汽车流动图书馆一样,活动做的好的站点,在一个社区做一场活动,然后再选一个地方再做一场,一站一站做下去。


第六,招募了社会文化监督团进行监督,自我加压。通过文化志愿者、社会各界、两代表一委员,对文化驿站、城市书房提出宝贵意见、建议,再不断的改进。


第七,采取审查巡查机制。


第八,施行星级评定、表彰奖励、淘汰机制等。


在农村,人口减少,老龄化程度深,面对这样的现实,如何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,有什么思路和做法?


柳老师说到: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,也是全国各级文化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问题。温州是全国的一个缩影,温州既有特别发达的地区,也有比较贫困的地区。


浙江省这两年全面实现标准化、均等化,浙江省内现在村居文化设施的标准化程度很高,温州市在浙江省全面铺开的基础上,又做了两项探索性的举措:


第一个举措,推出温州乡村文艺繁星计划,即温州乡村艺术团建设。


不管你有没有才艺,只要加盟进来都受欢迎,这使文化部门实现了由原来的“送文化”变成现在的在基层“种文化”,将文化的技能一个村一个村种下去,让它在下面开花结果。这样使得政府职能由原来的“办文化”转变为“管文化”,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。


从工作途径上讲,它实施的是公共文化末端自我供给,不是从上往下供给,而是由末端自我供给,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也是最难的一公里。


在管理当中,文化馆的干部网格化下沉式去指导,同时还调动了一些社会力量,这个项目撬动了基层公共文化自身发展的活力。


第二个举措,实施全民技艺普及工程。


这项工程是市委宣传部连同文化广电旅游局以及教育、财政、体育、工青妇文联等部门合力推进的,通过名师带动、积分奖励、阵地共享等机制,让村民们每个人至少学一门技艺,不管是歌舞、戏曲、书法、美术或者是民间工艺,采取帮带或驻村联建等措施辅导。


通过以上两项举措相结合,使温州这几年的公共文化,特别在基层显示出了一种活跃的程度,是前所未有的。


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是一个永久的命题,它不是一朝一夕,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,这项工作永远在路上。















“文化馆事业发展的思考与讨论”第七讲

文化驿站——把总分馆建成市民精神文化的加油站

的精彩回看已上传至国家公共文化云,

您可以通过识别下方二维码观看精彩视频,

赶快行动起来!


识别二维码观看直播回看


(转载内容请注明出处)

点击阅读原文,进入专题页面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